北互金逃废债名单:雷潮中逾期飙升,80后成逃废债主力军
4月18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举行资产管理联盟系统上线暨第三批网络借贷主体逃废债名单发布会。截至目前,协会共计收到31家机构提交的逃废债名单,涉及12万名以上恶意逃废债行为人,其中包括146条企业数据和120546条个人 人信息,借贷金额累计为85.76亿元,逾期金额累计为62.14亿元,总体逾期金额占借贷金额比例为72.45%。
涉及146家借款企业,多集中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
共涉及到146家企业,累计借款金额达22.32亿元,逾期总金额21.48亿元,逾期率高达96.27%。借款企业多集中在北京及周边各省,逾期时间多发生在2018年。
据统计,涉及逃废债的146家企业多分布在北京及其周边省市区域,北京地区的逃废债企业多达70家,占总体的46.98%,山东次之,约占8.1%。湖北10家,天津8家。在北京地区较多,大概率是由于此次逃废债上报企业均为北京地区平台,其对接企业业务多在北京周边所致。
企业逃废债金额普遍低于5000万,雷潮期间猛增
从上图可以看出,146家逃废债企业的借贷金额普遍低于5000万元,约占整体的92.47%。累计借款金额在1000万以下的企业有93家,占比约为63.70%,累计借款金额在100万以下的占比5.48%。而逾期金额在100万以下的只有16家平台,占比约为10.96%,超过了监管要求的企业借款100万的限额标准。另外,从图二可以看出,2018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第二季度分别有72,13,8家企业发生逾期,在2014年到2018年的各度中位列前三。这与2018年暴雷潮的时间段相吻合。
近三成企业全部逾期,七成企业失联
通过比较146家借款企业的累计借款金额和逾期金额数据发现,约有34%的借款企业全部逾期,50%的企业部分逾期,其余平台有罚息情况(即愈期金额高于累计出借金额),全部逾期的占比较高。约有32%的借款企业在逾期后失联,而失联的企业中北京和湖北的企业数目多,分别占比20%和17%。
雷潮期个人逃废债集中,去年一季度达到顶峰
据统计个人逃废债数据中,累计借款金额和逾期金额总额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增长,在2018年一季度达到顶峰。并且,在这段时间内累计借款总金额与逾期总金额的差距逐步凸显,雷潮期间尤为明显。2018年一季度、三季度和2017年四季度、二季度的逃废债人数较多,均在1.5万人以上。
广东地区逃废债人数最高、金额最多
据统计,逃废债名单中个人借款人集中分布在全国31个省或自治区,其中广东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逃废债个人数目较多,均在7000人以上,其累计借贷总金额3亿元以上,逾期总金额在2亿元以上。从各地区的失联情况来看,上述四个地方的失联人数较多,而河北、海南两地的失联占比较高。
80后逃废债人数最多,近8成借款人部分逾期
据统计,12万逃废债个人数据中,80后借款人逃废债逾期情况最为严重,逃废债人数约为90后的两倍,逾期金额约为90后的2.5倍。个人逃废债中约有84%的部分逾期,2%的借款人全部逾期。与逃废债企业相比,个人的借款金额较小,全部逾期的情况较低。
总体来说,虽然这份逃废债名单数据不能代表全行业的情况,但是该名单的公开化对于稳定行业信心,保护出借人合法权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平台角度看,逃废债信息的公开化有利于其他出现逾期项目的平台借用多方资源和技术优化催收方案,同时,通过对逃废债名单人员的分析,可避免多头借贷、同时逾期的现象,降低因信息不透明导致的逾期率攀升。从出借者角度看,一方面公开化逃废债信息的平台能让出借者了解到平台资产的真实性,排除掉纯诈骗类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对逃废债信息的了解,可大致了解平台的逾期坏账情况,对未来的投资做指导。
|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为您推荐








































有话要说